≥80岁高血压患者,强化降压获益显著,需遵循4M管理模式,JACC子刊文章
近日,发表于JACCAdvances的一篇文章指出,≥80岁的高龄老人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80%,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高血压管理框架——4M模式,强化降压治疗可为这类患者带来显著获益。
近日,发表于JACCAdvances的一篇文章指出,≥80岁的高龄老人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80%,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高血压管理框架——4M模式,强化降压治疗可为这类患者带来显著获益。
饮酒与心血管事件具有剂量依赖性关系,尤其是在中至重度饮酒范围内。2025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声明指出,尽管每日轻至中度饮酒(即每日1至2杯,约14-28克酒精)可能有助于降低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但酒精对血压的影响仍不明确,尤其是女性群体,而血压是心血管
射血分数改善的心衰(HFimpEF)是心衰疾病谱中的一种独特表型,其特征为患者既往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40%),随后改善至>40%。目前,针对 HFimpEF 的研究仍相对不足,关于其长期预后及最佳管理方案,尚未形成明确共识。
当杭州的秋色如诗如画,将层林尽染成斑斓画卷,与QICC一年一度的学术之约,也恰似老友重逢如期而至。2025年11月20日-23日,第十九届钱江心血管病会议(QICC 2025)将在杭州拉开帷幕。
这项研究分析了65~80岁587例症状性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332例诊断到消融时间(DAT)≤12个月(早期消融组),255例DAT >12个月(延迟消融组)。
急性心梗后的炎症反应是一个精细调控的多阶段过程,从促炎阶段开始(72 h内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清除坏死组织),随后进入修复阶段(5~7天)。而调节的中断会导致持续的低水平炎症和更差的临床结果。
“你这血管像快堵住的下水管道,随时可能‘爆管’。”3年前,李阿姨在医院做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左冠状动脉狭窄88%,右侧也超过了70%。医生直接建议支架手术。
近日发表在JACC上 的一项大样本研究表明,发生心血管病事件者,99%暴露于一个或多个非最符合标准水平(nonoptimal)的传统风险因素。
2025年11月20-23日,第十九届钱江心血管病会议(QICC 2025)即将在杭州举行。会议召开前夕,大会秘书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蒋峻教授接受了严道医声网的专访,从初心坚守、国际合作、内容创新到基层培育,全面解读了本届大会的核心亮点与深层价值。
2025年9月24日,JACC(IF=22.3)在线发表了1990-2023 GBD心血管疾病(CVD)负担。研究表明:2023年CVD达到6.26亿,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和死亡达到4.37亿和1920万;高收缩压是CVD的最大风险因素;1990-20
过去十年间,我们逐渐认识到急性心肌梗死可能由非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引起,尤其是在年轻患者中。尽管如此,年轻人群心肌梗死疾病负担和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以往研究对非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病因的认知存在不足。近日,J Am Coll Cardiol发表的一项研究
JACC子刊发表的一项长达20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发现,工作压力和努力-回报不平衡所致的冠心病大约占冠心病事件的1/5,提示职场压力可能是预防冠心病的相关靶标。
根据血流动力学特征,休克可分为低血容量性、血管扩张性及心源性三种类型。心源性休克是由心脏损伤导致心输出量受损,进而引起器官低灌注的综合征。传统模型认为,心输出量下降会激活神经激素,导致血管收缩以维持平均动脉压(表现为系统性血管阻力升高)。然而,心源性休克的血流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刘克玄、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李洪等在JACC发表的一项多中心、平行分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在接受腹部大手术的住院高危患者中,与术中目标平均动脉压≥65 mmHg或术前基线水平60%的常规血压管理策略相比,以术中平均动脉
2025年11月20-23日,第十九届钱江心血管病会议(QICC 2025)即将在杭州举行。会议召开前夕,大会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院士接受了严道医声网的专访,从顶层设计到细节落地,介绍了QICC 2025的设计理念与创新构想,带领大家一同